18
91
480
初级会员
五七五之源,日本和歌中国诗,古名曰俳谐。 奈良时分长短歌,平安长歌渐被弃。 幕府六百年,短歌口口相传颂,五七五七七。 明治仅余五七五,其他部分皆减除。 欲创作俳句,两个特点不可缺,季语与切字。 借景表季抒人情,切字断句留意韵。 俳句发扬者,俳圣松尾芭蕉也,赋其抒情意。 与谢小林并活跃,俳画结合同发扬。 时值江户中,有前句附点评者,呼柄井川柳。 前句无季语之锢,切字停顿亦不必。 俳谐远流传,英俳汉俳皆广传,佳作骈兴出。 动漫文化常出现,有些场合不细分。 意向借用时时有,针砭时弊带吐槽。 俳谐翻译难,沿汉俳律者有之,袭其五七五。 弃其格律者亦有,多为变种三四三。 阅读更多:五七五(https://moegirl.uk/%E4%BA%94%E4%B8%83%E4%BA%94 ) 本文引自萌娘百科(https://moegirl.uk ),文字内容默认使用《知识共享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3.0》协议。
翻译版本: 五七五古称“俳谐”,源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,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相关娱乐的影响。奈良时代和歌便已经分为了长歌和短歌两种形式,而平安时代短歌在贵族中被发扬光大,短歌中上句五七五、下句七七的连歌形式也被确定下来。之后这种连歌的表达形式被庶民百姓广泛传颂,经过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的不断演变,最终在明治时代连歌的其他部分大多被精简,这种五七五的形式被确定了下来[2]。 俳句的两个重要特点便是季语(季語)和切字(切れ)。季语(通常放在发句中,因为俳谐这种体裁用于娱乐活动通常是一人出发句,等待其他人接付句两句12字)是用来描述特定季节的词汇,例如“樱雨”(桜雨(さくらあめ))“飞雁”(飛雁(ひがん))等,俳句中季语的使用体现了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民族情感[3];切字则是指俳句中特意放置的一个以切断为目的的音,在俳句中起到了留白一般的点睛作用,但在现代俳句中已经不是必需品了[4]。 在俳句的发展史中,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(1644~1694)有着重要的地位。他赋予了俳句更高的艺术性,让俳句从诙谐幽默的小调逐渐转变为抒情达意的短诗。在他之后,与谢芜村(1716~1784)在进一步提高文学性的同时还将俳句与文人画结合在一起,让俳句有了更强的表达力。 到了江户时代中期,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,此时俳谐衍生出了一种比较通俗的变种:给出一个付句,接一句不受季语与切字限制的前句。此类变种经由前句评者柄井川柳(1718~1790)筛选,通过门生吴陵轩可有发行的《诽风柳多留》发扬光大,因此得名“川柳”。格式的相对自由带来的是题材的相对自由:上到古今万事,中到柴米油盐,下到黄赌乱象,皆可以川柳的形式表现。有无季语是俳句与川柳的重要差别。 俳谐是较早被传播至西方世界的亚洲文学表现形式,英俳和汉俳在如今亦十分流行,也产生了不少佳作。 由于五七五是日本诗歌文化中颇有代表性的作品类型,很多日本出品或者与日本有关的ACGN作品中都会出现五七五。但在有些作品中俳句与川柳有时候并不会严格区分。有不少作品借用俳句中常常用到的意象。在非五七五主题的ACGN作品中通常也能起到吐槽的作用。 五七五的翻译一直是各国翻译界长期困扰的问题。在ACGN作品中,有译者选择沿用五七五的汉俳式翻译,但也有很多汉化组选择对五七五格式进行变通处理,例如在《川柳少女》中出现的三四三变式也是对于五七五的一种合理转化:日语音节总数较少,所以表达一个信息所需的音节量就相对其他语言更多一些。因此其实用短一些的汉语也足以表达同样的意思。 阅读更多:五七五(https://moegirl.uk/%E4%BA%94%E4%B8%83%E4%BA%94 ) 本文引自萌娘百科(https://moegirl.uk ),文字内容默认使用《知识共享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3.0》协议。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Archiver|小黑屋|萌ICP备20250701号|天云社区
GMT+8, 2025-1-24 02:29 , Processed in 0.069067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